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上天入海”彰显中国制造底气 10项工博会大奖出炉

2020/9/17 9:13:34      点击:

  疫情之下的首场国家级工业会展,企业热情空前高涨,中国制造的创新活力不断升温。今年工博会组委会共受理434件参评展品,比去年增加118件,创历年新高。

  经过层层筛选,10项工博会大奖(CIIF)出炉,包括1项CIIF特别大奖和9项CIIF大奖,“全球首创”“全球第一”等关键词频频出现,代表着“中国制造”最顶尖的高度。

  “高精尖”走进百姓生活

  今年工博会的特别大奖,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夺得。北斗关乎国家安全,也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国内80%的智能手机都有北斗”。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在西北,农民种土豆的犁走不直就会出现青土豆,卖不出价钱。但在犁上装了一个3万元的北斗接收机产品,实现精确定位,农民一年能增收70多万元。”

  展示中国制造创新实力的舞台,不仅在天上,还在万米深海。中国首台作业型万米级全海深水下机器人“海斗一号”是本次工博会大奖得主之一,“填补了我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还有不少中国制造的“高精尖”技术正在走进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强烈的阳光下,手机屏幕看不清怎么办?本次工博会大奖的另一得主——上海三爱富新材料公司开发的“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便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在全球首次且唯一实现了三氟苯乙烯单体和聚三氟苯乙烯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现在这个材料只有我们能生产,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我们整整花了7年。”上海三爱富总经理吴君毅说。

  5G迎来商业化应用落地

  工业制造领域何时能实现5G商业化应用落地?本届工博会大奖获得者中就可找到答案。

  自动规划路径、通过自动驾驶将集装箱精确运输到指定地点,上汽5G智能重卡往返于洋山港—东海大桥—临港物流园区。

  “在东海大桥上,5G智能重卡实现了5车队列行驶,时速达到60公里—80公里,队列行驶间距缩小到17米,通行率提高50%。十余米长的重卡在狭窄库位中整体入库成功率高达100%,倒车平均用时70秒,比熟练驾驶员的效率都高。”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郝景贤说。

  根据规划,上汽5G智能重卡要在年内完成2万个标准集装箱运输任务,实现准商业化运营;到2023年,车队规模将达上百辆。